中国教育部认证出国留学机构
中国留学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美国大学注册及录取委员会成员单位
搜索

杨HJ
在线资询

人在 UBC

没到温哥就已UBC的各昵称,比如University of Beautiful Cars等等。到了 UBC以后,我发现这些昵称真的很好的描述了 UBC的一些特点。但如果问我说到 UBC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我会说是University of Beautiful CampusUBC的温哥华校园真的很美丽,这也是我选它的原因之一。刚到学校的时候,我就被惊艳到,因为它的美丽让你每天都觉得自己走在一幅风景画里,四周的风景不会被你看腻。你每天都怀着一颗好奇和碰运气的心想要遇到一只浣熊,一只啄木鸟和几只松鼠,在这样可爱的环境里,静一静心缓一缓压力是不难的。

当然,你不是来欣赏风景的,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学术和个人发展。学术方面,论教授质量,我不敢说每个教授都顶呱呱的好,但是,UBC不缺很牛的教授,只是教授是授课能力更好还是研究能力更好我们要试了才知道。不过,这点是全世界研究性大学都有的问题。当然,也有好到让我想冲去 rate my professor上打满分的教授,比如我上过的许多商科专业课的教授授课水平就非常高。在选课的时候,看上课时间的安排是一方面,看教授是另一个方面。在这里关于选课还要强调一点,就是除了不同年级选课时间不同之外,UBC还按照成绩的排列安排选课时间,成绩好一些的会提前一点选课。

在考试方面,我觉得 UBC一些课还是可以运用到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有些课 participation占的分不高,就靠理解记忆比较多。当然,也有的课,比如我的商科必修 COMM292COMM101,除了源源不断的 essay之外,就很靠 participation,也就是上课举手发言,小组讨论和汇报,iclicker等等。我的观察中,很少刚去的中国留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包括我自己。原因除了性格之外可能更多的还是自信心和语言。虽然最后这些课的分数不一定会因为不举手很难看(因为 iclicker和出勤也算 participation的分),但是我还是建议广大准 UBC学子还有所有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多多举手回答问题,得以锻炼。

提到了中国留学生,就不得不说一下 UBC的另一个昵称University of Billions of Chinese。这个昵称的出处不得而知,不过倒是很能描述 UBC的一大特点。UBC充满了各种背景不同的华人,比如像我一样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有各种加籍华人,美籍华人,香港人,台湾人,还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等等。但是,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人群。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所以上述的几类人可能还是会分类抱团。且不说华人,且不说 UBC,温哥华就是一个很多样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遇到来自四面八方国家的同学,你不一定会和他们深交,但是你还是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里就不得不提到 UBCJump Start,这是一个专门为国际生开设的长达半个月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结交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好朋友,很多都会变成你一生或是大学四年的朋友。如果时间和签证上都没问题,一定要参加这个活动!另外,有些人可能更希望去一个说英语母语者更多的地方,好练习英语并且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一个社交能力很强并且对欧美文化很了解或者是感兴趣的人,在哪里融入都是不难的;而如果你社交能力不

够好也不喜欢欧美文化,那么到了一个全是白人的地方你也有可能只和唯一的一个中国同胞混在一起。再有,出国也不是为了练习英语,而是为了追求学术或者追求个人发展,所以来 UBC结交各地的朋友,长长见识,也是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不想把自己的社交圈局限于中国留学生的同学们,我的建议是多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且不要总是想拉着自己的朋友去,而是要去社团里结交新朋友。我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比较内敛的人,所以结交新朋友的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有时候和旁边的课友或者社团活动的同学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几句,有时候也能交上背景不同朋友或者学到新的东西。

在社团活动和义工方面,百度 UBC贴吧里有一个介绍比较详细的帖子,大家可以在入学前多多逛逛贴吧,看看前辈们分享的经验。我在选择社团的时候是刚开学的时候,我才刚来加拿大,还是喜欢把加币乘以 6,所以每次看着那些社团要收 10刀的团费,我就望而却步了,甚至有一个喜欢的社团要 30刀,考虑良久还是没有加。最后只加了几个社团,后来才知道后悔。后悔不是因为没加成想去的社团,而是有些社团的精华活动不会是每周都有的,而是频率不高,一年可能也就一两次,所以加社团要多多益善,这样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社团生活,然后不喜欢的社团来年不加就是了。当然了,刚开始没有加社团,后面也是有机会加的,而且不加也可以参加社团活动,只不过要交比社员更高的费用。

UBC和温哥华的工作机会也不少。在这里我讲的是比较 basic的工作,比如在食堂,餐馆或者图书馆里的工作。没有工作经验或者工作经验少的同学一般都是在这些地方打工,但是这些工作有些竞争也很激烈,所以想打工的同学还是要多多充实自己,把握机会。今年 6月开始留学生校外打工就不用申请 work permit了,这又给我们锻炼自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UBC和温哥华生活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住宿,借书,娱乐等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到这里慢慢摸索就好啦,不过我还是要多说一点我喜欢这里的原因——中餐多(学校里就有,甚至食堂都有,就是跟 Richmond那些餐厅差远了)。虽然同档次价格和国内比不了(那是当然的),但是种类繁多,我这辈子第一次吃的榴莲糯米糍和麻辣烫就是在温哥华买的哦!另外这里也有很多 sushi店,真的是吃到吐。总之,温哥华也是有一些吃货福音的店的。